
产品型号
厂商性质
更新时间
浏览次数
产品分类
相关文章
| 品牌 | 依斯特 | 产地 | 国产 |
|---|---|---|---|
| 加工定制 | 是 |
玻璃指示电极:核心传感部件,电极头部为特殊敏感玻璃膜(如锂玻璃),仅对氢离子(H⁺)产生选择性响应,是实现 pH 测量的关键;
参比电极:提供稳定的基准电位(通常为 Ag/AgCl 电极体系),与指示电极形成电位差,确保测量基准的稳定性;
复合电极(主流形式):将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集成于同一外壳,减少干扰、简化安装,部分型号还集成温度补偿电极;
信号转换器:将电极产生的微弱电位信号(毫伏级)放大、线性化处理(基于能斯特方程),消除温度对测量的影响;
显示与输出单元:实时显示 pH 值、温度等数据,支持模拟信号(4-20mA)或数字信号(RS485、Modbus)输出,便于与控制系统联动。
1.当玻璃指示电极浸入被测液体时,敏感玻璃膜两侧(膜内参比溶液与膜外被测介质)因氢离子浓度差异,形成 “膜电位";
2.参比电极提供固定不变的基准电位,与指示电极的膜电位形成 “电位差",该差值与被测介质的 pH 值呈线性关系;
3.信号转换器对电位差进行放大,并通过温度补偿(自动或手动)修正温度对电位的影响(温度每变化 1℃,pH 测量值可能偏移 0.03-0.04);
4.最终将修正后的信号转化为直观的 pH 数值,显示在屏幕上或传输至外部控制系统。
1.测量精度高:敏感玻璃膜对氢离子的选择性,可实现 ±0.01pH(高精度型号)或 ±0.02pH(常规型号)的测量偏差,满足精密实验与工业质控需求;
2.稳定性强:参比电极采用密封式设计(如凝胶型或充液型),基准电位长期稳定,且玻璃电极耐老化性优异,正常使用下漂移量≤0.02pH/24h;
3.适用范围广:
pH 测量范围覆盖 0-14pH(全量程),可应对强酸(如硫酸溶液)、强碱(如氢氧化钠溶液)及中性介质;
温度适应范围宽(通常 0-80℃,特殊型号可至 130℃),兼容常温与高温工况;
4.抗干扰能力突出:玻璃膜对金属离子(如 Na⁺、K⁺)、有机物等非氢离子介质耐受性强,仅少数强腐蚀性物质(如氢氟酸)会损坏膜结构;
5.操作与维护简便:复合电极设计减少了接线与校准步骤,日常维护仅需定期清洁玻璃膜、补充参比液(充液型电极),校准周期可长达 1-3 个月;
6.兼容性好:支持多种安装方式(浸入式、流通式、管道式),输出信号可直接对接 PLC、DCS 等工业控制系统,适配不同场景的集成需求。
参数类别 | 技术指标(常规型号 / 高精度型号) | 说明 |
pH 测量范围 | 0.00-14.00pH | 覆盖全量程酸碱度测量,无分段限制 |
pH 测量精度 | ±0.02pH / ±0.01pH | 25℃时的典型偏差,温度偏离时通过补偿修正 |
温度测量范围 | 0.0-80.0℃(常规)/ 0.0-130.0℃(高温) | 部分型号支持 - 10℃低温测量,适配温度场景 |
温度补偿方式 | 自动温度补偿(ATC)/ 手动补偿 | 补偿范围与温度测量范围一致,自动补偿精度 ±0.01pH/℃ |
响应时间 | ≤30 秒(25℃时,达到 63% 稳态值) | 响应速度随温度降低略有变慢(如 0℃时约 60 秒) |
参比电极体系 | Ag/AgCl + 饱和 KCl | 凝胶型(免维护)或充液型(需定期补充 KCl 溶液) |
玻璃膜材质 | 锂玻璃(常规)/ 高碱玻璃(强碱专用) | 锂玻璃适用于多数场景,高碱玻璃可减少 “钠差"(高钠溶液中的测量偏差) |
外壳材质 | PP(聚丙烯)/ PTFE(聚四氟乙烯) | PP 适用于常规介质,PTFE 耐强腐蚀(如盐酸、硝酸) |
输出信号 | 4-20mA 模拟信号 / RS485 数字信号 | 模拟信号传输距离≤1000m,数字信号支持 Modbus-RTU 协议 |
供电电压 | DC 24V(工业型)/ AC 220V(实验室型) | 工业型适配现场供电,实验室型适配常规市电 |
防护等级 | IP65(表头)/ IP68(电极) | 电极可长期浸入液体,表头防溅水,部分型号支持 IP67 防尘防水 |
腐蚀性介质(如硫酸、盐酸、强碱溶液):选择外壳为 PTFE 材质的电极,玻璃膜优先选高稳定性锂玻璃,避免金属部件接触介质;例如AG九游电竞国际官方 YST109B-HP880B 型玻璃 pH 计,其外壳采用 PTFE 材质,玻璃膜为高稳定性锂玻璃,可适配此类强腐蚀介质测量场景;
含悬浮物 / 颗粒物介质(如污水、泥浆、果汁):选用带 “多孔保护套" 或 “防堵塞电极头" 的型号,防止悬浮物附着玻璃膜影响响应;
高纯度介质(如超纯水、电子级化学品):选择 “低溶出" 玻璃电极,避免电极材质溶出杂质污染介质,同时需配套 “流动注射式" 安装减少气泡干扰。
实验室科研 / 精密质控(如医药配液、电子级水检测):选高精度型号(测量精度 ±0.01pH),需支持两点或三点校准(校准液通常为 pH4.00、6.86、9.18);
工业过程监测(如污水处理、化工反应釜):选常规精度型号(±0.02pH),重点关注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,无需过度追求高精度。
高温工况(如锅炉水、高温反应液,温度>80℃):选高温型电极(温度耐受≤130℃),确保玻璃膜在高温下不破裂,参比电极不失效;
防爆环境(如化工防爆车间、燃料储罐区):选 “防爆认证" 型号(如 Ex d IIB T4 Ga),表头与电极均需满足防爆等级,避免电火花引发危险;
户外 / 潮湿环境(如露天水池、环保监测站):表头防护等级需≥IP65,电极选 IP68 防水型,避免雨水或湿气损坏电路。
敞口容器 / 水池(如储液罐、曝气池):选浸入式电极,配套支架调节浸入深度(通常建议浸入 10-50mm,远离容器壁与搅拌器);
管道输送介质(如自来水管道、药液输送管):选管道式电极,需匹配管道口径(如 DN25、DN50),安装位置避开管道弯头与泵出口(减少湍流干扰);
小流量 / 样品式测量(如实验室样品、小口径管路):选流通式电极,配套流通池,控制介质流速 0.5-3L/min(流速过快易磨损电极,过慢易导致测量滞后)。
市政自来水:监测原水、沉淀池、出厂水的 pH 值,确保水质符合 GB 5749-2022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pH 6.5-8.5);
工业废水处理:实时监测调节池(酸碱中和前)、曝气池(生化反应)、出水口的 pH,避免酸性 / 碱性废水排放超标(通常要求 pH 6-9);
纯水 / 超纯水制备:监测反渗透(RO)系统、混床离子交换柱的出水 pH,确保电子、医药用纯水的纯度(超纯水 pH 通常为 5.5-7.5)。
乳制品生产:监测牛奶发酵过程的 pH(酸奶发酵终点 pH 约 4.0-4.5),控制产品口感与保质期;
果汁 / 饮料加工:调节果汁酸度(如橙汁 pH 3.3-4.0),避免过酸或过碱影响风味,同时防止设备腐蚀;
酿酒行业:监测发酵罐内酒液的 pH(白酒发酵 pH 4.0-5.5),优化酵母活性,提升酒品质量。
医药生产:配制药液、注射剂时监测 pH,确保药物稳定性(如抗生素药液 pH 需控制在 5.0-7.0),避免药效失效;
化工反应:监测反应釜内酸碱度(如酸碱中和反应、酯化反应),精准控制反应终点,减少原料浪费;
农药生产:调节农药制剂的 pH(如除草剂 pH 6.0-7.5),提升药效稳定性,避免分层或沉淀。
地表水 / 地下水监测:定期测量河流、湖泊、地下水的 pH,评估水体污染程度(自然水体正常 pH 6.5-8.5,酸雨区可能低于 5.6);
废气处理:监测脱硫脱硝系统的吸收液 pH(如石灰石脱硫浆液 pH 5.5-6.5),确保脱硫效率。
农业种植:测量土壤浸出液、灌溉水的 pH,指导施肥(酸性土壤 pH<6.5 需施石灰,碱性土壤 pH>7.5 需施有机肥);
实验室科研:生物培养(如细胞培养 pH 7.2-7.4)、化学实验、材料合成等场景,提供精准的 pH 数据支撑。
设备检查:
确认电极外观完好(玻璃膜无裂痕、破损,参比电极无漏液),表头屏幕无损坏,线缆无老化;
检查配件齐全:电极支架、安装法兰 / 接头、校准液(pH4.00、6.86、9.18)、参比液(充液型电极)、密封垫片等。
电极校准:
使用或长期闲置后,必须进行校准(建议两点校准,特殊场景三点校准);
步骤:将电极洗净后浸入 pH6.86 校准液,待数值稳定后按 “校准键" 确认;再浸入 pH4.00(酸性介质)或 pH9.18(碱性介质)校准液,再次确认;校准完成后用纯水洗净电极,吸干表面水分。
现场准备:
确定安装位置:远离搅拌器、泵出口(避免湍流)、加热装置(避免温度骤变),确保电极能完浸入被测介质(浸入深度≥10mm);
若为管道安装,需提前关闭管道阀门,排空介质,清理管道内壁杂质(防止堵塞电极)。
组装电极支架:将支架固定在容器边缘或支架杆上,调节支架高度,确保电极浸入后不触碰容器壁或底部;
固定电极:将电极通过支架上的夹头固定,缓慢放入介质中,调整浸入深度(建议 10-50mm,具体参考介质液位);
线缆布置:电极线缆避免拉扯、弯折,远离强电线路(如动力电缆),防止电磁干扰,线缆接头处做好防水处理(缠绕防水胶带)。
安装接头 / 法兰:在管道预留接口处安装配套法兰或螺纹接头,放入密封垫片(PTFE 材质,耐介质腐蚀),拧紧螺栓确保密封(防止介质泄漏);
安装电极:将电极缓慢拧入 / 插入接头,确保玻璃膜浸入介质,电极与管道轴线呈 45° 角(减少气泡附着);
注意事项:管道内介质流速需控制在 0.1-1m/s(流速过快易磨损电极,过慢易导致测量滞后),若流速超标需加装节流装置。
组装流通池:将流通池固定在支架上,连接进液管与出液管(进液管接上游,出液管接下游,确保介质单向流动);
安装电极:将电极通过流通池顶部的接口插入,用螺母固定,确保电极与流通池内壁密封(无漏液);
调试流速:打开进液阀门,调节流量阀,控制介质流速 0.5-3L/min(通过AG8亚洲九游会监测),待流速稳定后开始测量。
通电检查:
连接表头电源与电极线缆,通电后观察表头显示(pH 值、温度值是否稳定,无跳变);
若显示异常(如数值漂移过大、无响应),需排查:电极是否校准、线缆接触是否良好、安装位置是否存在干扰。
日常维护:
清洁:每周用软毛刷(或海绵)蘸纯水轻轻擦拭玻璃膜(避免划伤),去除表面附着的污垢、悬浮物;
参比液补充:充液型电极需每月检查参比液液位,若低于低刻度,及时补充专用 KCl 溶液(避免空气进入);
校准周期:常规场景 1-3 个月校准一次,高精度场景或介质污染严重时,每周校准一次;
电极寿命:正常使用下,玻璃电极寿命为 1-2 年,若出现测量精度下降、响应变慢,需及时更换电极。
故障处理:
测量值漂移:检查电极是否漏液、校准是否失效、介质是否存在气泡,重新校准或更换电极;
无测量值:检查线缆是否断路、表头供电是否正常、电极是否损坏,修复线缆或更换电极;
介质泄漏:检查密封垫片是否老化、接头是否拧紧,更换垫片并重新密封。